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獵具

本件藏品為排灣族的獵具,通身以鐵製作,表面帶有紅褐色生鏽色澤與斑駁痕跡。整體外型呈現前窄後寬之長棒狀,窄端為圓棒狀,於中段處逐漸轉為多邊角形,並於尾端帶有突起彎鉤。本件獵具依照材質與外形判斷,應為使用火藥的獵槍的槍管部件。 傳統臺灣原住民族以刀、弓箭、槍矛為主要武器。自荷蘭人來臺後,槍枝開始進入原住民族社會,成為狩獵或作戰的武器之一。早期原住民族也懂得自製簡易火槍的技術,槍托可自行以木材製作,但槍機與槍管的原料或半成品,仍需藉由交易而得。一般排灣族男子自幼開始就必須學習各種的狩獵戰鬥技巧,長大後方能承擔家計重任與保衛家園。日治時期為防範各族的反抗行動,多數火槍均被沒收,僅在有日警管理下的打獵活動中方得使用。

基本資訊

  • 作者
    作者:
  • 日期
    年代:
  • 典藏機關
    典藏單位: 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