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葫蘆酒瓶

本件酒瓶由紅銅色瓶身、紅銅色竹編造型外罩、以及粗麻繩提把組成,上面窄小下面寬大,長12.5公分、寬11.5公分、高18.7公分,瓶口位於「蒂頭」的位置,微斜向下剖,與瓶蓋相接合。瓶蓋做成蘑菇狀,頂端圓弧、側邊向下做出十幾道縱向矩形凹刻,具有方便開啟的功能,伸入酒瓶內的塞部呈圓柱形。在葫蘆瓶身下半部的外面,以紅銅色竹篾的扁條,相互編織交錯成寬眼竹籃的造型,最下方則改為圓柱條,相互盤繞成類似底座的樣式。粗麻繩穿過紅銅色的編織網眼、於瓶身底部相互打結,做成方便持拿的提把。侗族的酒具,有金、木、獸角、竹、陶等各種材質,造型上受到漢文化的大量影響而有三足銅爵、元代風格酒碗、注壺等造型,但侗族本身帶有葫蘆酒具傳統,體現利用自然的能力與審美偏好,從本件酒瓶的造型即可看出侗族飲酒風俗中的特殊文化表現。

基本資訊

  • 作者
    作者:
  • 日期
    年代: 1930年
  • 典藏機關
    典藏單位: 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