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女子頸飾

泰雅族的裝飾品,基本上是為增加個人美觀,或顯示社會地位。一般而言,男子裝飾比女性多,多數裝飾由泰雅族人自製,少許則交換自外族。飾物從頭到腳都有,其中頸飾常用不同材質相間穿綴,有時會將數串單串項飾結合成一條複串項飾佩帶於頸上。此組頸飾由女性所配戴,內向外依序由牛骨串、鈕扣串、紅綿線、藍棉線四個組件組成。牛骨串長22公分,寬12.2公分,為整件女子頸飾的第一層。由四條牛骨串組成,串以大小、形狀相同的長條片狀牛骨,由內向外依序漸增;在各串首末分別以不同色串珠中介,合而為一條成可套於女子頸後的綁帶。其後分別為第二層以藍色小豬和白色圓片鈕扣交替組成的單串鈕扣串,以及第三、四層分別以數條紅色或藍色棉條為底,外部包裹以黑白串珠的紅色和藍色棉線。 鈕扣串為整件女子頸飾的第二層,前有四條由牛骨串成的第一層牛骨串,各串以大小、形狀相同的長條片狀牛骨,由內向外依序漸增;後有第三、四層分別以數條紅色或藍色綿線為底,外部包裹以黑白串珠的紅色和藍色棉線。此鈕扣串獨立成串,以藍色小珠和白色圓片鈕扣交替組成,在每片鈕扣中的四孔各自穿有三顆藍珠,唯在首末處以六顆作結,並將四線合為一條延伸綁帶。本紅棉線為第三層,前有第一層四條由內向外漸多牛骨串成的牛骨串,以及第二層以藍色小豬和白色圓片鈕扣交替組成的單串鈕扣串;後有以同樣工法、材質製成的藍色棉線。本紅綿線以數條紅色綿線為底,外部包裹以黑白串珠形成之珠串,白色串珠垂直於棉條,黑色串珠則交斜於棉條,在棉條首末以綠色串珠作結。本藍棉線為第四層,前有第一層四條由內向外漸多牛骨串成的牛骨串,第二層以藍色小豬和白色圓片鈕扣交替組成的單串鈕扣串,以及第三層以同樣工法、材質製成的紅色棉線。本藍綿線以數條藍色綿條為底,外部包裹以黑白串珠形成之珠串,白色串珠垂直於棉條,黑色串珠則交斜於棉條,在棉條首末以綠色串珠作結。整件頸飾層次、色彩豐富,顯得富麗而貴重。

基本資訊

  • 作者
    作者:
  • 日期
    年代:
  • 典藏機關
    典藏單位: 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