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陶壺

此件藏品原本屬於魯凱族一族之文物。其造型偏菱形,器身中間鼓腹,下半部往內縮成微倒三角狀、上半部內縮細頸,壺口敞口、口緣微外翻,口緣未破損處可發現原有環繞一組同心圓紋與篦點紋,壺身肩部左右各有一耳,肩部上方至頸部環繞三組同心圓紋與篦點紋的幾何紋飾組合,頸部有明顯收口內凹。 我們可藉由欣賞此件陶壺,從壺口破損情況來瞭解魯凱族的制度與風俗。魯凱族為父系社會,陶壺主要會由長子(少數亦有長嗣)一脈來繼承與傳承延續,然家族中,如有兄弟分家或女子出嫁至其他部落,會特意在壺口輕敲一小片陶片做為本家的家族信物,陪伴離家而居的族人至另一個新的家庭,往後等到族人子孫後代回到本家尋根探源時,會再隆重地舉行族人對陶壺的觸摸之禮(Pa retsen)。 由此可看出此件陶壺壺口多次被敲擊,應已分家數次;且破損處偏溫潤不銳利。由此兩點推測,此件文物應該年代應較於久遠。

基本資訊

  • 作者
    作者:
  • 日期
    年代:
  • 典藏機關
    典藏單位: 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