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被巾

本件被巾呈長方形,長214公分、寬104.5公分,由三幅織花相同的織錦布面組成,左右兩邊縫有白線作為收邊,上下緣的織花較為簡單,棕色橫線與細密白圓點組成的數層橫線共組成條紋單元,而中間的織錦圖樣共有兩種,較窄的為棕底白花的橫條單元,兩道平行的白線垂直堆疊,框出的空間填以白色十字紋與短直條紋,較寬的為素面深青色寬帶,其間不規則穿插白色短線紋,可能為「伊卡」絣織技法做成的段染紋。黎族的紡織染繡技藝純熟,早在唐宋元時期,歷史文獻便多有記載,製成的「崖州被」、黎單、黎巾、筒裙等精美工藝品更遠銷桂林、汴京與杭州等地,甚至經由棉紡織改革家黃道婆將技術傳入中原地區,促進江南棉紡織業的革新發展。黎族婦女從六、七歲便開始學習紡織、刺繡,使用簡單的腰織機或踏板織機精心編織,其所使用的原料、染料都取自當地的動植物,並將周遭人事物、信仰崇拜融入織錦的花紋圖案中,純樸簡潔,兼具摹似性、寫實性、象徵性,且各地區的紋樣種類、樣式、色彩都有著很大的差異,表現富有地域性的文化生活與藝術特色。

基本資訊

  • 作者
    作者:
  • 日期
    年代: 1950年
  • 典藏機關
    典藏單位: 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