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小兒包被

本件小兒包被來自貴州麻江,呈正方形形制,長83.5公分、寬83公分,正面中央為帶楓香染圖案的青黑色正方棉布底,向外加上米色及青黑色的素面麻布條做外框鑲邊,米色部分左、右、下各有矩形茶色小布塊補丁,背面為兩塊青黑色長布條中間縫接而成,布面與接合處皆有大小不一的黑色矩形布塊補丁,從這些歷史痕跡,可見本包被應流傳已久,歷經數代人的使用。中間青黑色麻布底上,均勻佈滿不規則曲線圖形,圖形末端多帶有向內卷曲、內部則密佈點粒紋,白色染花立體宛如浮雕,未著蠟的藍色部分反而成為圖案的主要線條。正方形四角處的曲線圖形類似蝙蝠紋,中間有五個由四枚旋轉的曲線圖形與中間重層十字圖形所組成的圓形單元,圖形各自自成一體、合起來卻又如同團狀花,表現多層次的圖樣裝飾。黔東南麻江地區的「下繞」繞家人,經民族識別後被劃歸為瑤族分支,但其與被劃為苗族的都勻「上繞」自認同屬一支,有別於鄰近的其他民族。麻江「下饒」的防染技術與他族並不相同,描繪的防染液是以楓香樹脂、松樹脂加牛油調製而成的木蠟,並且剖竹片削成尖頭竹刀,工具與防染材料均相當原始,因此圖案受工具之限而表現出線條短拙的樸實美感,圖樣以旋轉紋的團狀花、半抽象的動物花草紋為主,佈局飽滿、線條流暢。

基本資訊

  • 作者
    作者:
  • 日期
    年代: 1936年左右
  • 典藏機關
    典藏單位: 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