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紅刺根

本件藏品係苗族的紅刺根,長22公分、寬10.5公分、高4.5公分。紅刺根為苗族人在製作織物時會使用的植物染料之一。傳統織物染料為天然動植物及礦物染料,其中又以植物染料最常使用。目前常用的植物染料種類有藍草、五倍子、野山柳、杜鵑、板栗殼、楊梅樹、茜草、紅刺根、椿樹皮、槐花和梔子等,這之中又以藍草所製成的靛藍最為普遍。布料經過紡之後要靛染,靛染即是以植物蓼藍草為原料,用木桶浸泡六至九天,加入適量的石灰水,經過多次反覆攪拌,待沉澱後的靛料成漿狀即可。靛染時為了將藍靛漿溶於染缸,會加上適量的燒酒,把白布放入其中浸染十來次即成深藍布料。若要藍黑中帶紅,則用紅刺根煮出紅水浸染一次。

基本資訊

  • 作者
    作者:
  • 日期
    年代:
  • 典藏機關
    典藏單位: 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