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木刻畫

苗族木刻畫,整體為矩形,長65.8公分,寬52.7公分。四角處以幾何紋,蝴蝶紋、藤葉紋及花朵紋為飾,中心為苗族迎親圖。走在最前面的是吹著蘆笙的年輕人,在他身後,身著苗族傳統服飾的伴娘們打傘簇擁著盛裝的新娘,身邊跟著玩耍的孩童和羊羔,最後是挑著嫁妝的年輕人。人群的上方飛舞著三隻蝴蝶,下方則是鴛鴦荷花圖。整體紋樣精美,寓意吉祥。木刻畫最早在唐代以宗教宣傳畫的形式出現,宋元時期持續發展,至明清時期在民間廣泛流傳。河南朱仙鎮、蘇州桃花塢、天津楊柳青、山東濰坊、四川錦竹的木刻年畫並稱為中國五大民間木刻年畫。不僅廣泛流傳於江南一帶和全國許多地方,甚至遠渡重洋到日本、英國和西德。本件藏品顯見是苗族匠人學習木刻手藝之後,根據本地民俗創作而成的。

基本資訊

  • 作者
    作者:
  • 日期
    年代:
  • 典藏機關
    典藏單位: 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