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背兒帶

背兒帶又稱為「背扇」,古代稱之為「褓」,是種揹嬰兒的布帶。嬰兒剛出生,會先將其用布包裹起來,再放進背兒帶揹負。此物件為中國少數民族──水族製作與使用的背兒帶,長216公分,寬90公分。背兒帶對人們的生活非常重要,以農耕自給自足的勞動生活為主的婦女們照顧小孩外,也需從事紡織、烹飪、耕作等工作,因此婦女們為勞動的方便性,便使用背兒帶揹負嬰孩,空出雙手,使其能兼顧日常工作與幼兒照料的需求,同時也為孩子提供了安全感,增進彼此親密度。背兒帶將原屬於一、後來衍生為二的個體,透過形體上的「繫綁」,象徵兩者血缘的一脈相承,和人類親情印記的心理「連結」。此物件為水族背兒帶,黑藍為底,左右帶與中心的方塊上有漂亮的繡片,黑紅為主,表面刺上細緻的花卉圖案,使用金銀、亮粉色等絲線,十分漂亮。然而,物件十分老舊,褪色嚴重,但當地人認為背兒帶是嬰兒脫離母親身體後血脈相關的臍帶,因此即便損耗嚴重或不再使用時都捨不得丟棄,而是乾淨收藏起來。

基本資訊

  • 作者
    作者:
  • 日期
    年代:
  • 典藏機關
    典藏單位: 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