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男子圍腰

本件男子圍腰呈直長方形,兩邊接上長布條作為綁帶,正面布滿十字挑花組成的對稱裝飾紋樣,背面為隱約帶有藍色的白色素面布,綁帶則為淡水藍色素面染布,正面下緣另加有兩排白珠墜飾,本來可能為配合紋樣、左右對稱的布置,現在則有部分破損缺漏。白珠墜飾以上的挑花紋飾大致呈上下對稱,由外至內依序為連續黑白「X」字紋、外有紅黃黑十字及八角邊框的紅白八角花圖案、連續黑白「X」字紋、橘白格紋底的暗紅色方心十字花紋、連續黑白「X」字紋、邊角帶小十字的十字花紋與內帶方形小花紋的方形之組合,兩排墜飾之間的挑花圖樣則為白色方框內的十字八角花圖案,方框與八角花之間尚有紅黃黑重層十字邊框;綁帶上的菱形挑花圖樣重複堆疊,其組成由內而外依序為黃色菱形、黑色菱框、邊上有小菱形的白色菱形、黑紅帶缺菱框,各圖樣單元之間的交疊處為小菱形,於上下空隙填以內帶黑色「V」字及小菱形的白色三角幾何紋。苗族男子服飾的製作與樣式普遍較為簡單,中年以上以大襟右衽短衣為日常穿著,青年則是對襟短衣,長衫乃是節日服裝,而黔中西地區的部分苗族青年,節日著長衫時外邊尚會掛上挑花精美的圍腰,本件圍腰應來自本地區。挑花技法又稱挑紗、數紗,主要流行於黔中以西至雲南等地區的苗族群體,可分成平行並列組成紋樣的平挑與交叉排列的十字挑花,各自以貴州黃平與貴州貴陽花溪為代表,與其他刺繡技法的差別在於,既不事先在布上畫出圖案紋樣、也不使用剪紙圖案作為底紋依據,全憑挑花人的記憶或看「花種」,直接在布面上依照織品經緯,用針排線組成紋樣,圖案紋樣多為對稱式,具有很強的裝飾藝術效果。

基本資訊

  • 作者
    作者:
  • 日期
    年代:
  • 典藏機關
    典藏單位: 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