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女子頭帕

本件頭帕呈正方形,底布由上半部紅色絨布及下半部米白色麻布兩個直角三角形布塊縫合組成,正面兩者接合處兩端下緣另縫合上梯形藍綠色布塊為綴飾。上半部紅色絨布部分,上方桃紅色及橘色細布帶框出的倒V形長條空間內縫上黑底條紋連枝團花紋的刺繡布帶,中央直接於紅絨布上刺繡纏枝團花紋,各花朵間以同樣的條紋枝條相互連結、盤纏,填滿整個三角形區塊,並在三邊上做向內犬齒紋,下方紅絨布與白麻布接合處以連續黑白方塊格紋修飾。下半部白麻布部分,於布底上縫合各種刺繡布塊,上面的花紋皆為帶方塊格紋邊框的連枝花卉紋,中央菱形單元內為一多層次團花紋,最中央為三重層花瓣,黑白條紋線條所構成弧狀八角圖樣籠罩於外,最終再於主要方位的四角外邊加上兩層花瓣,形構出複雜而特殊的裝飾紋樣,菱形兩邊三角形單元於一向下的條紋枝條縫上桃紅及橘色毛線球,讓圖樣從平面走向立體,增添靈活變化。彝族的帽飾款式各異、圖案繁多,展現出不同地域之間各自的特色及規則,但大致上帽飾為女童及未婚女子所配戴,女性結婚後便改戴彝語稱作「抹額」的包頭帕,頭飾的配戴規範彰顯女性身份不同階段的變化。八角圖案又稱「八方之年」,是彝族工藝中最為精巧的圖案類型,「八」代表著天、地、雷、風、水、火、山、澤,八種自然現象,保留過往圖騰崇拜與泛靈信仰的心靈意涵,本件頭帕中團花紋之中的八角圖案雖與其他常見八角圖案頗不相同,但「八」的觀念卻仍然存在其中。

基本資訊

  • 作者
    作者:
  • 日期
    年代:
  • 典藏機關
    典藏單位: 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