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女子無袖長衣

本件無袖長衣為方領、前長後短形式,由一塊上窄下寬「凸」字形的白麻素面布底,於上部中央剪成方形口洞,口洞周圍有淡青色刺繡滾邊,於背面中央、正面上半部縫上大面積羊毛織紋布塊做裝飾,織紋布塊上下緣皆以一道橫縫線做出打褶效果,下擺邊緣略呈梯狀不規則。背面處的織紋紋樣以三角紋、米字紋、小黑點紋、方格紋、條紋、 三角切割紋為主,相互堆疊交錯,大體上呈現三組縱向單元、左右對稱的布局。正面上半部則佈置五組長條單元,堆疊三角切割紋、條紋、小圓點紋、方格紋、波浪鋸齒紋等裝飾紋樣,領口下方中央有一雙重切割紋,由內部菱形切割與外部矩形切割共同組成,並於空隙及外邊填上小黑點紋,與其他紋樣頗為不同。重複的紋樣堆疊雖大致對稱,但仍可見到活潑變化,色彩搭配豐富、圖樣組合富有秩序美感。此類無袖長衣又稱「貫頭衣」,款式流傳已久,於清代《雲南通志》、《楚雄府志》等書皆有記載,現今主要保留在滇東北地區尋甸、嵩明、羅平等地的山區彝族,穿著時頭部從口洞穿過、籠罩而下。女子盛裝打扮時,除了外披貫頭衣,還會內著對襟無扣彩袖短衣,下著細褶毛布裙,腰裹圍腰,繁複華麗,展現古樸典雅的獨特服飾表現。

基本資訊

  • 作者
    作者:
  • 日期
    年代:
  • 典藏機關
    典藏單位: 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