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被面

本件藏品係苗族被面,長約181公分,寬約130.5公分,使用蠟染與藍染工藝,無積蠟與蠟裂跡象。被面的外圍區域無施蠟,由四件長方型布於長邊拼縫而成,圖樣呈上下對稱。紋樣呈由外而內框圈的構圖,外框由大小形態不等的幾何點飾組成,包含並排的錐狀紋、小圓點、相鑲嵌略為三角形的點、團花狀含花蕊與花柄線廓的紋飾。框的內部主紋,由四角的展翅鳥鳳、八個含粗虛線的螺旋、中央輻射狀圓盤與點綴其間的點團與花形紋等構成群組,共含有三個畫面右側的紋飾群組,以及左側遭截的另外1/3個同樣群組。 「苗族」為一民族識別政策名詞,主要分布貴州、湖南、四川、重慶、雲南、廣西等地,其支系複雜多元。蠟染俗稱「點蠟花」,原理為「以蠟防染」。其以楓脂、白蠟、蜂蠟等材料為防染劑,用蠟刀等用具蘸劑畫蠟。紋樣完成後,反覆浸染晾曬,清水煮之,蠟化花現即成。

基本資訊

  • 作者
    作者:
  • 日期
    年代:
  • 典藏機關
    典藏單位: 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