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織片

本織片來自貴州凱裡舟溪的苗族群體,為一長條矩形的黑底白紋織錦,長為110公分,寬為18.5公分,織錦圖案上,每隔一小段便加飾粉紅色直線,原先可能是背兒帶上的裝飾布條,圖樣為中間連續菱形、上下兩邊等腰三角形的布局結構。中間的連續菱形單元,內部為九個呈菱狀分布的小菱形單元,外加兩層裝飾圖紋菱框,最外層的菱框相互連結、為帶有白色正反回字紋的條狀連續方格紋,內層的菱框由左至右分別為兩組內有黑底白箭頭紋或類似正反箭頭相接之幾何紋的相間菱形組合、回字雲雷紋、卍字紋、回字雲雷紋、卍字紋,小菱形單元外框皆為連續回字雲雷紋或雙層菱形紋,內部除由左至右倒數第二組中心為內帶菱形的「工」字形十字幾何紋,其餘皆為羊角狀回字雲雷紋,中間並有橫線作三角切割。上下兩邊的等腰三角形單元,除最左邊為連續回字紋的組合堆疊,其餘部分以內帶白色箭頭紋的黑色菱形、蝴蝶紋狀回字雲雷紋與菱形紋的組合、類似正反箭頭相接的幾何紋、卍字紋、翅膀為回字雲雷紋的蝴蝶紋、圓弧狀回字雲雷紋等各種紋飾的帶狀分佈組合填充,上下兩相對稱。苗族地區自明代便有成熟的苗錦編織工藝,其中貴州凱裡舟溪地區的苗錦細緻密實、圖案豐富,色彩呈現上雖為素錦,但織造時每隔一小段會加飾一條紅、綠、或藍線,產生跳動的視覺感,因此需要相當純熟的技術,熟練的婦女最多也只能一天織得四、五公分,女性從小便要跟隨母親背誦口訣,學習數紗工藝。

基本資訊

  • 作者
    作者:
  • 日期
    年代:
  • 典藏機關
    典藏單位: 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