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織片

本織片為一長條矩形的黑底青藍紋織錦,長為139.5公分,寬為20公分。依其織花內容與編排方式,可推斷應來自黔東南地區的苗族群體,原先可能是背兒帶上的裝飾布條,圖樣為中間連續菱形、上下兩邊等腰三角形的佈局結構,左右兩邊以白線略加收邊。中間的連續菱形單元,內部為十六個呈菱狀分佈的小菱形單元,外框為內帶圓點紋的連續小方格紋,並以正反相間的連續回字雲雷紋狀蝴蝶紋與等腰三角形單元相隔,中間小菱形單元的組成,由左至右依序為:外框為連綿回字雲雷紋,中心有菱狀排列兩兩一組回字雲雷紋的黑底菱形。外框為棋盤狀藍黑方格,中間為幾何魚紋的雙重框線菱形,以及最中心一組的渦旋紋邊緣菱形之組合排列。外框為回字雲雷紋,中間為菱狀分佈的四個棋盤方格切割菱形紋,並有短橫線連結中間與左右兩邊角。外框為回字雲雷紋,中間為連綿十字紋框與內帶小菱形四方切割菱形紋的組合。外框為枝葉紋、卍字紋的組合搭配,中間為雙重交疊菱形的單層框線菱形。上下為回字雲雷紋,中央為橫亙直線。上下各有小菱形與雙重橫線,中間為三組中央是雙重交疊菱形的單層框線菱形,以及最中心一組棋盤狀藍黑方格外框,中間為回字雲雷紋與雙層框線菱形之組合排列。上下兩邊的等腰三角形單元,除最左邊一組為正反相間連續回字幾何紋的組合堆疊外,多為細密排列的回字雲雷紋與凹字紋組合,中間開始出現連續菱框八角花圖案作為穿插,上下兩相對稱。苗族地區自明代便有成熟的苗錦編織工藝,持續進步並盛行至今,苗錦可分成寬、窄兩種,窄的多做背帶、腰帶使用,本件織片即屬於窄錦,使用專門的織錦機,不使用梭子而以角質或竹質薄片按圖案數紗,將彩色絲線沿薄片引的線路進行編織,古樸典雅、做工精細。

基本資訊

  • 作者
    作者:
  • 日期
    年代:
  • 典藏機關
    典藏單位: 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