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繡片

本件藏品寬18.5公分,繡片呈長方形,由米色胚布及縫於其上的紅色緞布為底,緞布最上緣外邊的胚布上,有著三角犬齒狀的堆花,並夾有細長金箔於緞布摺成的三角形之下,緞布上為十三環花圖案,先鋪排茶色長條形辮狀編帶,勾勒出環花的輪廓與兩邊的外框線,並以鎖金技法釘縫細窄金箔於編帶兩側,各環之間的紡錘狀交接處以酒紅色緞布布塊加以填充,各環內外的圖案以縐繡技法做成,圖樣布局大致左右對稱,由上至下、由內至外,依序為蝴蝶紋、團花紋、蝴蝶紋;桃果紋、石榴紋;鳥紋、石榴紋、魚紋。縐繡是將絲線編成長條辮狀組帶後,由外向內推擠出明顯的高度,逐一折疊並以平針固定縫在底布上,縐褶排列相當緊密,圖紋顯得古拙樸實,有立體浮雕般的視覺效果,黔東南台江縣台拱地區和雷山縣西江地區;此二地區婦女盛裝極為接近,皆常用縐繡做成紋飾,多縫製於衣袖、肩及襟部,花紋多為自然界之動植物,花草、蝴蝶、斗角花、龍、鳳鳥最具代表,紋飾完成後常釘綴亮片,除了作為裝飾,還具有鎮祟避邪的效果。鳳鳥是苗族紋飾中最多見的題材之一,雞雉、孔雀、雀鳥等,今日苗族村寨中,跳蘆笙舞時仍有穿雞毛裙、頭戴羽翎的習俗,黔東南丹寨地區更保有「百鳥衣」的服裝,可見鳥類圖案在苗族服飾裝飾中的地位;蝴蝶亦是苗族重要的主題,除了其美麗的外型。苗族遠古傳說中將「蝴蝶媽媽」妹榜妹留視為人、神、獸的共同遠祖,而其「真身」蝴蝶被認為是靈魂的化身,用在裝飾圖樣中表現其圖騰崇拜;石榴一果多籽,古人以「榴開百子」寓喻「百子同室」,成為廣泛使用、帶有豐饒多產象徵的吉祥圖樣,相較於漢人喜歡使用石榴迸裂、露出榴子的寫實造型,西南民族以瀟灑的寫意組合紋樣,表示貴子富如大官家,而魚紋在苗族信仰中也代表生生不息的繁衍生機,經常被居住於水邊的苗族群體運用於裝飾紋樣中,具有其象徵涵義。

基本資訊

  • 作者
    作者:
  • 日期
    年代:
  • 典藏機關
    典藏單位: 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