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繡片

本件藏品寬15公分,繡片呈長方形,由米色胚布及縫於其上的黑色緞布為底,緞布上緣外邊的胚布上加有橘、藍、綠、紫、桃紅等色的犬齒狀幾何堆花,以曲折波浪及連續短直線的繡線加以固定,緞布上以平繡技法做成左右對稱的「雙獸戲寶」刺繡紋樣,中間上方為帶有放射火焰狀外框的寶珠,下方則是以雲紋為中心的雙層六瓣團花紋,兩旁各有一隻似麒麟的動物紋,開口伸舌朝向中央寶珠,其身體由一片片扇形鱗甲構成,其背部上方綴有小花草紋。平繡是苗族服飾中最普遍運用的技法,刺繡時搭配各式針法,繡出寫實且細膩的圖案,黔東南的台江施洞地區與雷山西江地區皆經常用於製作各類動物圖案,但台江施洞地區用色較為單一,且以紅色、暗藍紫色為主;雷山台江地區的苗族喜愛龍、鳳、鳥蝶、牡丹、石榴等動植物花紋,拉鎖繡最常使用,但亦常見平繡技法,以不同色的繡線交雜使用、營造繽紛的視覺效果,做出輕巧纖細的對稱圖案,施於服飾袖部、前襟、肩部等部位。

基本資訊

  • 作者
    作者:
  • 日期
    年代:
  • 典藏機關
    典藏單位: 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