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繡片

本件藏品寬23.6公分,為苗族的繡片,繡片主要用於衣服的衣袖。本件材質有原色胚布和縫在其上的深紫色緞布,全件色彩以淡綠色調為主,並運用拉鎖繡、疊繡及挑花技法繡製。本件構圖以中央鳳鳥及牡丹為主體,可分上下區。下區中央有牡丹,其上有一展翅鳳鳥,頭部有冠、尾部為三細長繡紋,此區兩側有對稱蠶頭蛇身龍(頭部為蠶頭;身有條紋鱗;尾部延伸出花草;無足部),本區散縫有許多反光小亮片,除了作為裝飾,還具有鎮祟避邪的效果。上區由上而下依序,最上邊緣以疊繡、釘線繡、挑花處理,再來中間以中央牡丹花蝶向兩側蔓延。全件圖樣使用拉鎖繡繡技法繡出,拉鎖繡技法是運用兩針線,運針時先將第一條繡線從背面刺出繡面並以逆時針盤繞一圈,第二條繡線緊鄰著第一條繡線刺出繡面,將第一條繡線所繞的線圈加以固定,以此構成圖案。鳥紋是苗族紋飾中常見的題材之一,而苗族的鳥實際上即是鳳的象徵,在裝飾手法上有取各種鳥類之全形或局部特徵的習慣,本件鳳鳥頭上的雞冠即為一例。苗族認為龍是喜歡賜福給人的神物,其龍形並不似漢族固定,而是可以自由變形,與任意動物部位如牛頭、蛇身、蟲足、魚尾或蝴蝶觸鬚等搭配,而蠶龍紋通常有明顯的肢節。

基本資訊

  • 作者
    作者:
  • 日期
    年代:
  • 典藏機關
    典藏單位: 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