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背兒帶

本件藏品長75.8公分、寬70.3公分,為苗族的方形小兒包被,以蠟染技法製成,紋樣有圓形紋、幾何紋和花草紋。這類型小兒包被在製作時,通常會先將兩片長方形棉布縫合,再進行點蠟與染色等工序,為貴州黃平地區(亻革)家苗族小兒包被的特色。在圖案上,主要以圓形、菱形、渦漩紋構成,再以花瓣紋、點狀紋等圖樣穿插裝飾。其中最顯著的圓形紋,有人認為是由象徵祖先的銅鼓所衍生出的圖樣,有人則認為象徵太陽,不論何種說法,皆顯示出其背後所隱含的古老圖騰信仰。小兒包被是用來包裹幼兒的被巾,形制略呈正方形。形制、紋飾與裝飾技法依地域和族群而有所不同,除了揹負孩童的物理性功能之外,也承載多層次的文化意涵。

基本資訊

  • 作者
    作者:
  • 日期
    年代:
  • 典藏機關
    典藏單位: 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