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女子筒裙

分佈在寮國和越南北方邊境的各個傣族部落有許多同質性很高的紡織品,以儀式用的裙類紡織品sin mii(weft ikat tube skirts,譯為緯編伊卡式筒裙)來說,大致可分為sin mii luat、sin mii luang、sin mii taa和sin mii noi等四類。在二次世界大戰之前,由於信仰佛教的關係,只剩下傣那族(Tai Nuea)、帕安族(Phuan)和傣康族(Tai Khang)熟習這四種裙式的製作技術以備節慶時可以穿去寺廟參拜。根據本藏品的織紋推測,應為sin mii luat類型的筒裙。這類型的筒裙特點是整件織品是用ikat這種織法織成,先按照圖案在絲線特定的位置上染色,再上紡織機織。布料的顏色都是天然染料染成,基底布多為深紫色或綠色,輔以黃、紅、橘等其他顏色。比較特別的是,在一些筒裙的裙擺可看到Z字形蛟龍織紋,蛟龍在傣族傳統文化中有重要的精神意涵,也是當代多信仰佛教的傣族人將傳統信仰融入佛教的例證。

基本資訊

  • 作者
    作者:
  • 日期
    年代:
  • 典藏機關
    典藏單位: 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