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小兒包巾

小兒包巾,印度尼西亞蘇門答臘北部巴達克族 (Batak),長178公分,寬122公分。本包巾由三部份所組成,上下各有一個較小的布板,而中間是一個大布板。布的尾端縫上各式曲折紋,並在末端接上流蘇。巴達克族稱紡織品為ulos,一般寬約80至150公分,長200至350公分。其紡織品共採用經絣 (warp ikat) 和織錦 (supplementary weft)兩種紡織技術。巴達克族共有六個部族分支,即卡羅族(Karo)、代里族(Dairi)、西馬隆貢族 (Simalungun)、托巴族(Toba)、昂克拉族 (Angkota) 和曼代林族 (Mandialing)。北部的部族分支比較常採用經絣方法,而南部則傾向採用織錦,但大多兼採兩種。例如,卡羅族以織錦而享有盛名,而曼代林族則完全不採用經絣。南部巴達克族的織品呈現較多色彩,因為他們較常使用合成紗線,北部婦女則多採用漂染的線,因此其織品呈暗色調。

基本資訊

  • 作者
    作者:
  • 日期
    年代:
  • 典藏機關
    典藏單位: 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