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女子筒裙

筒裙,來自松巴哇島(Sumbawa),由整塊織布對摺後,側邊縫線形成筒狀,長度約及膝蓋。筒裙是印度尼西亞大多數地區女性的傳統服飾,通常由兩片或四片織品拼接縫製成筒狀,穿著時雙腳套入向上拉起。整張織布採用伊卡(ikat)染織法,以綠色為底交錯紅色條紋,並以白色線勾勒出圖樣,織紋大致呈上下左右對稱,上下約四分之一處為綠底白紋的花鳥圖樣,兩者中間為九條紅綠相間等寬的條紋,往外則為兩條等寬的紅綠條紋,綠條紋上織有白色花卉紋,紅條紋上織有白色幾何紋,邊緣處鑲有綠底螺旋幾何紋。伊卡一詞來自馬來語的“megikat”,為「綑綁」之意,這種技術主要先將紗線綑綁成束染色設計出圖案,過程中可重複多次產生精細的多色圖案,待染色完成後再將紗線編織成布,雙重伊卡意指經緯線都需染色,製作難度高。有別於其他染色技術是在成品布料上設計圖案,將染色紗線排列在一起是件困難工作,造成伊卡織品紋樣有「模糊」的特色。

基本資訊

  • 作者
    作者:
  • 日期
    年代:
  • 典藏機關
    典藏單位: 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