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銅鈴

本件文物為一顆圓形的雕花銅鈴。因年代久遠保存不易,表面已有綠色銅鏽。銅鈴上端有一圓孔,通常用於縫綴服飾,或是穿綴線繩或鎖鍊再串接其他飾品。銅鈴對於臺灣原住民族的衣飾文化來說幾乎是個不可或缺的飾品,大大小小的銅鈴幾乎各族皆有使用,單顆使用的情形很少,多是一排或是數顆一同穿戴。以銅鈴為飾品的由來已久,最早在清朝張廷玉所著的明史,即有記載於鄭和下西洋時帶入臺灣,雖然此一說法頗有爭議也有貶低當時臺灣原住民的意味。但先不討論真實性為何,金屬撞擊的聲音清脆悅耳,在光線照射下更顯閃亮動人,因此臺灣原住民族特別喜歡以銀、鐵或是銅等金屬以及白色的貝片、貝板或貝珠為飾。這些東西都是透過交易而來,由此可知外來文化影響之深。如以卑南族來說,臀鈴、肩飾甚至於護腳布上皆會縫綴銅鈴。

基本資訊

  • 作者
    作者:
  • 日期
    年代:
  • 典藏機關
    典藏單位: 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