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織布

布農族雙框技法(dusa us-lun)手織布。在織紋表現上為三分之二顯經菱形紋(kabagkal)。全布以三種大小不同的菱形紋構成:A.為三層菱形紋,以黑白交錯整經,與紅黃交錯整經寬度各約2公分,排列在全布的中央偏右處。B.為二層菱形紋,以黑白交錯整經與紅黃交錯整經二組出現,寬度各約1.3公分,排列在全布的右處。C.為一層菱形紋,出現在素白單色整經,布左處的黑白交錯與紅黃交錯圖案上,素白菱形紋右邊寬度3.8公分,菱形紋5回連續,左邊寬度7.8公分,完整菱形有八又二分之一個和一個整經順序改變的菱形圖案。在A三層菱形紋的中間各夾二個素白菱形紋各約1.6公分,一回整經。黑白,紅黃一層菱形紋各整經一回,紅黃整經順序完整,有完整圖案出現,黑白整經與條數有5個增減,圖案略顯不同,二者合併置於布左邊,共寬3.7公分。全布二耳為白邊,右邊0.7公分,左邊0.5公分。全布寬幅25公分,經線總數約447條,織成經線密度約1公分18條。緯線使用同質棉織完全布,以12條緯線為一回,例如123123213213的順序提綜,而產生連續的菱形圖案。緯線織成密度1公分7條。全布在傳統地機上織布。因經線未被剪斷,可看出一個環狀織布的循環。

基本資訊

  • 作者
    作者:
  • 日期
    年代:
  • 典藏機關
    典藏單位: 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