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貝片頸飾

本件藏品以11片貝殼磨製成的方形貝板串製而成。將貝殼磨製成方形貝板後,從側邊鑿穿兩孔穿線串成一串,兩端再加繫白繩作為繫繩,使用時將貝板串繫在脖子上即成為頸飾。貝板打磨光滑,正面未穿孔兩邊邊緣均加工磨成弧狀導角,繫繩由數股小繩搓成,較為結實。可能是長久使用的關係,貝板皆有磨損的痕跡,圖片中左邊數來第一片貝板,其右上角即缺損一角。臺灣原住民族常用貝殼加工製作飾品或裝飾在衣物上,除了泰雅族常用的貝珠之外,將貝殼加工製成不同尺寸的方形貝板也相當常見,貝板除了製成頸飾之外,也可以串編製成額飾及腕飾等。這些貝板飾品都相當珍貴,通常是出席重要場合才會穿戴配置。 社會文化意涵:阿美族人特別偏好以貝板穿成胸飾和額飾,認為其具有潔白的顏色與永久不變的特性。以貝殼為材料作成的裝飾物,在臺灣原住民各族的裝飾品中所佔的份量相當多。大的作品如貝錢、菌狀耳飾、梯形耳飾等,小者如貝珠,而其中貝珠又經常作為各種裝飾品的原料。這樣的貝製品在臺灣原住民族社會中是相當普遍存在的,但是製作技術上卻不一定生根(石磊,1964)。在臺灣原住民族的飾品物中,其形式及質料相當多樣。不管何種材料都串成環狀,男女皆共同使用,掛於頭、頸部或下垂至胸部或者作為腰飾,視為服裝以外美麗的象徵。

基本資訊

  • 作者
    作者:
  • 日期
    年代:
  • 典藏機關
    典藏單位: 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