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陶壺

此件陶壺來自魯凱族部落,其造型圓底、鼓腹、短頸、口緣微外翻且不平整。其製作方式應為捏塑與拍托成型,壺底有明顯龜裂紋路,可能在捏製胎土時,因過於乾燥所產生;從外觀觀察,陶壺因圓底無法站立,故有籐編包覆,以便支撐擺正,而壺身光素無任何紋飾;陶壺或因薰染,或因保存環境之關係,壺身佈滿焦油且顏色漆黑黏著,別於佈有紋飾的古陶壺,應具有實際使用用途。 就魯凱族針對陶壺所進行的分級,主要依外型樣式與表面紋飾來分類,一般學者把魯凱族陶壺分作七級來判定,一至四級最為高貴,屬於貴族所持有,這些陶壺通常飾有百步蛇或人像的圖騰;而五至七級則為一般平民使用,通常沒有浮雕與圖紋,然表面光滑的陶壺多為平民使用的盛水或盛酒器皿。而此件應屬於一般平民陶壺,或為祭祀用的子母壺之子壺,有待學者研究之。

基本資訊

  • 作者
    作者:
  • 日期
    年代:
  • 典藏機關
    典藏單位: 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