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甑是傳統的蒸食用具,功能近似於現在的蒸籠。甑為甗的上半部分,鬲為下半部與箅(具有空隙且能間隔支撐食物的片狀器具)相連,利用鬲中的蒸氣將甑中的食物蒸熟。本件木甑典藏品,以圓木刨空內部製成為圓桶狀器型,器身上端接近口緣處直接於兩側鑿削提耳,用以方便提取。甑底部有做四個突起的三角體,可放置網片或蕉葉避免食物掉落。木甑使用時,並非直接置於火上燒煮,而是放置在有水的陶鍋或鐵鍋內加熱,鍋內水沸時,以蒸汽通過底部中央的孔洞,將食物蒸熟。多為處理小米、糯米等穀類,或是蕃薯、芋頭等根莖類食物。

基本資訊

  • 作者
    作者:
  • 日期
    年代:
  • 典藏機關
    典藏單位: 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