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護腳布

早期部落社會,女性負責照顧家裡的小米田,下田工作時為了避免小腿被草割傷、被荊棘刺到或被蛇咬到,都會綁上護腳布作為保護。為符合小腿尺寸,早期的護腳布呈上寬下窄形式,後來演變為方整規格,上下兩端縫綴綁帶。 過去工作用的護腳布以白色居多,素面沒有任何繡紋,老人家說,那是部落還有織布技術時所織的苧麻布。由於織布有許多禁忌規範,且一織布就得放下田裡的工作,而繡片便於攜帶、隨時隨地都可以繡,就算在田裡工作,太陽很大時在樹蔭下休息時就可以繡,因而後來隨著布料交換普及,織布技術遭到淘汰,只剩繡的技術。節慶時使用的護腳布鮮豔多彩,以紅黃綠為基礎色調,以前的老人家會繡滿細細麻麻的圖案,各式圖紋隨機置放,不像現在的規矩排列方式;至於箭頭菱形紋則以貼布繡的方式縫製,圖紋意義不可考。

基本資訊

  • 作者
    作者:
  • 日期
    年代:
  • 典藏機關
    典藏單位: 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