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牛鈴

據部落耆老回憶,這種木鈴約在1950年左右還曾存在於臺東地區,但自從銅鈴出現後,因耐用度高且容易取得,木鈴因此逐漸消失。 木鈴發出的聲響較為溫潤,通常會掛於牛頸上,便於在放牛時尋找牛隻使用。過去基本上都是自製,因此形制上略有不同,但基本原理相同,在中央皆有一個木製共鳴器,共鳴器兩側則各有一具關節之木製組件,組件上半部會緊靠共鳴器,下半部可晃動敲擊共鳴器,各部件通常以一繩索串起。此標本則較為精緻,以一半圓弧狀的中空木頭固定繩索,並有如珠串的木製物件裝飾於木製響鈴兩側。 另外,亦有巫師會使用木鈴作為法器之一。

基本資訊

  • 作者
    作者:
  • 日期
    年代:
  • 典藏機關
    典藏單位: 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