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木杵

早期南王部落族人常種植小米、小麥、高粱(食物)、黑豆(可販賣,作豆豉或賣給漢人做醬油),穀類及豆類的作物,作物結穗成熟時,會以木杵作為脫殼、擊碎之工具。而報導人回憶,小麥成熟結穗時在敲打的過程會使身體很癢,有時會拿一點小麥當口香糖咬一咬,顏色黃黃的口感黏黏的。高粱脫穗後較多作為自己家生活中的食物,而脫殼後的黑豆會賣給漢人作豆豉及醬油。現今在部落中,仍然常在家中看到此工具,不管是早期務農的生活,或是現在家裡還有務農的工作,都還會保留木杵在家中。而在部落婦女種植小米的其中一個過程為小米收割,收割後的小米就需要用木杵及臼將小米以搗的方式脫殼。 木杵分為扁頭以及圓頭,扁頭的在卑南語中為parpar,而圓頭則為rasuk。

基本資訊

  • 作者
    作者:
  • 日期
    年代:
  • 典藏機關
    典藏單位: 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