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火藥筒

台灣原住民的火藥筒多為牛、鹿等獸角製成,用以裝填火藥,與火槍的使用有關:獵人在狩獵或出草時配掛於身上,有需要時打開栓塞,將填充的火藥倒入火槍內引爆。因輸入自漢人社群,故火藥筒形式和漢人昔日所用相似。一般來說,骨、角製的火藥筒較木製的多,以避免濕氣對貯藏火藥的影響;然不論何種材質,形狀多以些微彎曲為原則,以在倒出火藥時可少量控制。此件火藥筒為排灣族所用,來自台東大武,由筒身、筒蓋兩上下組建構成,筒身約為筒蓋的兩倍長。筒身狀似多邊角柱,長邊處略有弧度方便抓握,但整件弧度不大,在筒身下方有六條水平細紋平行於筒底。筒蓋部分則由下往上依序為多邊錐狀底座,上連接圓柱導管,再接上頂端葫蘆形木栓;筒蓋的底座、導管和木栓三部分幾乎等長。整件火藥筒以木頭製成,其表面漆色可見明顯斑駁,在筒身抓握處尤為明顯;此外它不僅在作工上相對樸實,也無可固定攜帶繩帶的扣環,方便控制火藥量的弧度設計亦不明顯。

基本資訊

  • 作者
    作者:
  • 日期
    年代:
  • 典藏機關
    典藏單位: 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