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竹豆

這件標本因形狀似「豆」字,主要材質是竹子而命名。在製作之初,就準備用作裝飾,而非盛器,由竹篾的寬度及細細修整的程度可知。家屋是魯凱族社會組成的基礎,房子本身也受到族人的重視,不只重視保養清潔,更常想著裝飾它,盛裝以紅黃綠三色毛線紮成束的各色小米,或是曬乾的花生等,很有特色。 放置東西的籩,用2-3毫米的竹篾以斜紋編法密密編成;收緣用以竹篾將黃藤(Calamus jenkinsianus)縫紮起來的夾條縫紮法,圈出圓形並拉出底的弧度,細細修去多餘的竹篾。但以約一公分的間隔留下長竹篾,縫紮黃藤時也縫入一條竹篾供基座用。 基座的編法多樣特別,以預留的竹篾為骨為經,以約一毫米寬的竹篾穿過收編時紮入的竹篾,以鏤空的斜紋編,間以絞織(繩紋)編法編織成,收緣時用的是加入打包帶的加篾紮邊法。

基本資訊

  • 作者
    作者:
  • 日期
    年代:
  • 典藏機關
    典藏單位: 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