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背簍

背簍布農族語稱palangan,以藤皮及藤條編製。此件背簍製作方式為先以藤皮編製成簍底,以正方格編法編成一正方形的底部。然後往上編簍身,簍身係以漏孔的六角形紋編成。編完後再以四支圍簍底的短藤條及兩支長藤條,長藤條將其彎摺成ㄇ形,ㄇ形的兩底端與底面的藤條,用藤皮纏繞綑綁於簍底的四邊,然後上端也以藤皮纏繞綑綁於簍端,即成一背簍。此件背簍較特殊是在簍底,另用兩支原木用藤皮將其捆捲包住,再將其十字交叉綁於簍底外邊,應似要加強其底部的載重能力。此外還有利用麻繩織成一條X紋的額頭背帶;還有一條織成密實的額頭背帶。傳統布農族人最常以額頭背帶揹負物品。背簍是布農族人男、女皆會使用的必備器物。其用途功能非常多樣。如上山工作或狩獵時,可以用來裝揹木柴或收穫、採集的東西,以及食器、食物、獵物等,有時也可以用來揹小孩。背簍有分大中小,大型者是給男人使用;中型的背簍是供女人使用;而小型的背簍則是給小孩子使用。

基本資訊

  • 作者
    作者:
  • 日期
    年代:
  • 典藏機關
    典藏單位: 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