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新竹地區炭窯業始末初探   

相思樹可做炭薪用材,其使用層面不僅廣泛且造樹容易。清領時期新竹州境內多丘陵山地,適合相思樹的種植,連帶地帶動起木炭業的蓬勃發展。然而有鑑於木炭質軟多煙,導致價格無法提升,新竹州於是制定一系列的計畫,來改善木炭的品質。模範製碳所、烏來式台灣改良窯與木炭倉庫接連設置,相關講習會與法令也隨之頒布。透過訪談戴燻梯整理而成的〈閒話燒炭〉以及對蔡金龍的訪談,分別反映出炭窯在民國39年以及民國59年的情況。前者反映出由於燒炭者只知技術卻不知其中原理,改良式炭窯因而被設置。在改良式炭窯的操作上,引火前應注意出入口的密封,焚燒時需隨時注意溫度,最後的炭化期間則應避免空氣流入,以免導致增加出炭作業的困難。另一方面,香山炭窯耆老蔡金龍則提出了許多控制火勢以及打窯的方式,並且說明燒火炭的門道、收相思仔的範圍以及銷售火炭的管道與價格,從而呈現出香山炭窯業的執行、經營與產銷關係。然而,木炭業的興盛隨著燃料需求由木炭轉為瓦斯,再加上房地產的興起而逐漸沒落,原本種植相思樹的丘陵山地紛紛改建成住宅區,昔日地貌不復存在。但建立於民國75年的香山東窯太子宮提供了重要的訊息,即香山地區不僅有炭窯的存在,更有人們以其為生、經營事業。 https://culture.hccg.gov.tw/ch/home.jsp?id=296&parentpath=0,5,238&mcustomize=onemessages_view.jsp&toolsflag=Y&dataserno=201809130030&t=HcccbOnes&mserno=201809060001

基本資訊

  • 管理者
    新竹市文化局
  • 撰寫者
    新竹市文化局
  • 創作者
    鄭智殷、唐先柏
  • 時間資訊
    出版日期
    2004/01
  • ISBN
    ISSN10287329
  • 媒體類型
    圖書及手冊
  • 出版者
    新竹市文化局
  • 存放位置
    新竹市文化局
  • 檔案授權

    受著作權法保護-僅限於本平台有限度公開瀏覽

    著作人別:自然人著作

    著作保護類型:長期著作保護類型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