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竹地區範圍涵蓋桃、竹、苗三縣市,因臺灣茶與樟腦的市場蕭條,產業形態開始調整。然而,新竹地區面對耕作面積狹小、土地貧瘠以及季風影響的問題,為充分利用土地,林業政策成為必要。新竹地區從明治年間開始實施海岸造林,其後又進行樹種研究。昭和7年,轉向開發傾斜地,開設新竹苗圃、新竹試業地、北埔苗圃、大坪試業地、南坑試業地以及小坪試業地等六大林業試驗場,以短期種植為基礎,在各海拔地區進行五項植物試驗。其中,新竹試業地最終合併為新竹山林管理所高峰苗圃,並且在二次大戰後以標本林、樹木園等定位取代林業試驗。民國74年,高峰苗圃由於符合臺灣省林務局「森林遊樂區整體發展計畫草案」的條件而進行開發。然而,這項計畫最終由於土地產權問題而終止。民國81年,高峰苗圃被規劃為植物園,卻因入口設置不佳,地處偏遠而呈荒廢狀態,於是新竹市政府於民國91年再次將入口由天尊社區附近改為寶山路。高峰植物園全區以植物園稱之,然細分之下又可分為「苗圃」與「山上」兩部分。前者為指的是河溝前方辦公司附近一帶的地方,後者則指過了河溝的丘陵地。兩者加總的面積應是十餘公頃,然而由於政府在計算時包含了私有與公有土地、甚至是縣政府的放租地,而加總為35公頃。 https://culture.hccg.gov.tw/ch/home.jsp?id=296&parentpath=0,5,238&mcustomize=onemessages_view.jsp&toolsflag=Y&dataserno=201809130030&t=HcccbOnes&mserno=2018090600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