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鄉土文學詩人陳秀喜(1921-1991),被認為是一位擁有母愛特質的作家,並被公認為一名回到「愛」本身,從「愛」作為出發點的柔性女詩人。本篇文章試圖從歷史的時代脈絡背景和歷史文化背景來考察文本,藉此凸顯出其創作內涵中一層重要的,卻未被真切探討過的「反殖民(de-colonization)」意識旨趣。作者透過作家具體而感性的語言符號,藉此一探陳秀喜戰後新詩透過植物現象(客體)來當作人身(主體)論述的一種形式。在此之間,詩人對於生存的再思考顯示著「紮根於土地」的堅毅理念,以及由此寄託著她的民族觀念是指向最終的精神內涵:「反殖民」。 https://culture.hccg.gov.tw/ch/home.jsp?id=296&parentpath=0,5,238&mcustomize=onemessages_view.jsp&toolsflag=Y&dataserno=201809130029&t=HcccbOnes&mserno=2018090600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