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報告 1947年的228事件是戰後台灣歷史的轉捩點,國民黨藉此事件逮捕清算台灣領導菁英,鎮壓台灣人反抗意識,去除日本色彩,並建立中國文化獨尊的局面。1949年,國民黨政府撤退來台,在風雨飄搖之中,整頓內部,逮捕共產主義者和台灣獨立份子,以確保政權安定,建立起國民黨獨裁的威權體制,至1987年解嚴,才漸漸鬆解,台灣因此邁入自由的時代。 新竹地區在228事件時,雖發生官民衝突,但影響層面不及台灣其他地區,這與動員少、擴及範圍小,以及蘇紹文代縣長之後,嚴格管束軍隊,禁止軍方介入等有關。但白色恐怖時期的政治案件則範圍大、層面廣,被捕槍決人數眾多。這些慘痛的歷史事實,在過去被視為禁忌。國民黨不足有意忽視,更試圖掩蓋、扭曲,讓這段歷史成為空白。但發生過的歷史必然留下痕跡,影響後人。縱使國民黨百般設想要讓世人遺忘,歷史也有脫出權力魔掌,重新找回真相的一天。 1987年,228公義和平運動的展開不只是追求228事件的真相和平反,更是突破國民黨對歷史解釋權的獨占。從此,台灣歷史重新回到檯面,空白的記憶也被喚回。在這股平反的浪潮下,228事件和白色恐佈時期的政治案件終通過立法而獲得補償。 蔡仁堅擔任新竹市市長之後,相當重視歷史文化的重建工作。1999年6月,我們接受新竹市政府的委託,進行調查「新竹地區228事件與白色恐怖時期受難者口述歷史」的工作。本期《竹塹文獻》所刊載的六個政治案件、九篇訪問記錄,即是這次口述歷史訪問記錄的一部份。 自1950年11月,社會主義青年大同盟案發被捕,至1951年,其餘五個案件也陸續被發覺而遭逮捕。在短短數月中,組織逐一被破,乃因社會主義組織有其上下領導關係,抓到主謀,刊求逼供之後,有的被迫說出組織內情。軍警依此線索逮捕,不僅破案,也牽連無數無辜民眾。 年輕、具有改革理想是當時被補者普遍的現象。當我們去訪問時,看到他們遺留的家書、手記和泛黃褪色的相片,並聽到他們家人不忍親生離去,既怨恨又懷念的談話,都會被其氣氛感染,無法自己。 有的受難者或家屬侃侃而談,說出內心的感受;有的仍然有所畏懼,不敢說出心底話;有的仍然沈浸在悲憤之中,無法自拔。各種各樣,不同類型的受難者或家屬帶給我們的感受,不管是悲哀、憤怒、自怨、或是無知,都使我們更貼近過去,體會當事人的想法,進一步瞭解在政權捉弄下的人性卑微和尊嚴。 歷史真相也許難求,但回復歷史事實的情境,是重建歷史的基礎。昔日統治者逼迫人民相信他的說法;今日文獻資料的公開和口述歷史紀錄的出現,是打破統治者對歷史解釋權的獨占,重新建構民眾史的開端。 這期《竹塹文獻》以五○年代白色恐怖時期政治案件作為主題,除了期待更多人關心這段歷史的不幸,更希望藉由訪問記錄,受訪者說出的內心話能感動讀者去接近昔日歷史,了解當時的歷史情境,並能撫慰受難者的心靈傷痛。四十多年後的今日,重新接觸這段史實,我們更有信心在受難者的歷史傷口上,彌補傷痕,共創民主自由的理想社會。 最後,應該感謝接受我們訪問的受難者和家屬,以及許多幫助我們的人,尤其是許明薰的引介幫助,這些訪問記錄才能呈現在讀者面前。 張炎憲 https://culture.hccg.gov.tw/ch/home.jsp?id=296&parentpath=0,5,238&mcustomize=onemessages_view.jsp&toolsflag=Y&dataserno=201809130021&t=HcccbOnes&mserno=2018090600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