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門街起於日治時期的街道改正,並被規劃為當時主要的四個消費市場,當時因為主要以販售藤製品而著名,因此稱為「藤椅街」。在二次大戰之後,並未沿用日治時期的稱呼,而改稱「西門街」。西門街最具代表性的傢俱行其一乃是永興傢俱,它見證過去到現在的諸多轉變,其中因為台灣檜木的減少,而轉變為南洋檜木,使得原有的台灣檜木的特色消失。此外在生產手法上,傳統的手工雕鑿逐漸被機器化、專業分工的生產模式所取代,另一方面過去來購買的人由看實物轉變為看型錄去訂購,另外從前因嫁娶的因素傢俱行獲得穩固的收入來源,而現今這樣的風氣已消失,在環境因素上產生極大的變化。近代公會的設置開始受到政府的鼓勵,在此背景下新竹市的傢俱公會也向政府申請設立,然而現今的年輕經營者並不重視,甚至認為會費的支出是可以節省的,使公會的營運和聯繫無法完善。西門街的另一個代表永春傢俱同樣做為西門街產業演變的見證者,分享到現今的傢俱店已全然倚靠進口的銷售,而不再是倚靠師傅自己的製造,材料的使用現今也以鋼、鐵兩種材質為主,而非木材。隨著大賣場出現,現今看來現這這些傳統傢俱行已成為「夕陽產業」,且面臨著轉型或勉強維持的局面。 https://culture.hccg.gov.tw/ch/home.jsp?id=296&parentpath=0,5,238&mcustomize=onemessages_view.jsp&toolsflag=Y&dataserno=201809130018&t=HcccbOnes&mserno=2018090600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