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銘磻,一名生於新竹,後卻移居台北的作家,他不僅寫作風格多變,還常常在文中提起故鄉,若是愛故鄉,又為何要離開?這是本篇文章所要探討的。1970年代,其實許多大作家都已成名,但陳銘磻仍選擇到台北打拼,除了看不慣新竹人的冷情,還因為少年對都市的嚮往,他也如願在台北找到穩定的工作,儘管如此,他還是心繫新竹,掛念著石坊里,那個他出生的地方、和他的家人,貧苦的童年令他對家人的感情非常深厚,他的心中,一直將自己當成台北的異鄉人。可惜在有文化的古蹟,終究經不起人為和自然的摧殘,記憶中的石坊里,現已不復存在,包括了新竹其他景點的變遷,都令作者忍不住在文章中喟嘆緬懷,無論如何,新竹終究是他的根。前述提到,陳銘磻與家人感情深厚,尤其是父親與二姊,父親的開朗溫和是身教的好榜樣,塑造了陳的人格,而二姊的諄諄教誨,則扮演著陳銘磻精神導師的角色,令他能擺脫貧困帶來的陰霾。陳銘磻的文字風格猶如七巧板多變,從唯美到沉穩的生活感,他的文字與內心世界的變化有極大關聯,或許因為自身童年經歷,他的文字對社會弱勢、邊緣族群敞開心胸,希望也能讓希望的種子因此灑入需要的人心中,綻放出來自生命的光輝。 https://culture.hccg.gov.tw/ch/home.jsp?id=296&parentpath=0,5,238&mcustomize=onemessages_view.jsp&toolsflag=Y&dataserno=201809130019&t=HcccbOnes&mserno=2018090600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