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清廷在台灣開辦科舉考試以來,新竹地區共出了三位成功考取進士功名的士人,除了眾所熟知的鄭用錫外,尚有陳濬芝與黃彥鴻兩人,由於他們倆人考中進士已是在乙末割台之後遠離故鄉所達成的成就,故較不為人所熟知,本文旨在介紹陳黃二人的身世背景以及考證他們與故鄉新竹情感上的連結。 陳濬芝字瑞階,號紉石,原籍福建安溪,其先世渡台經商,定居新竹縣。幼時以孝聞於鄉里,生性好學,光緒年間舉孝廉,授知縣,因清理田賦及奏辦全台團練有政績,擢五品銜,誥授奉政大夫。曾與布政使唐景崧、舉人林鶴年倡設台陽吟社,著有《竹梅吟草》。清廷割讓台灣後積極參與台灣民主國的運動,抗日失敗後攜眷內離台內渡大陸,歸籍福建安溪,之後參與科考,名列光緒二十四年戊戌科三甲第184名進士,報考履歷的填寫中仍以台灣新竹人自居。 黃彥鴻,同治六年生於新竹,民國十年卒於北京,後世對其生平所知不多,其父兄黃玉柱與黃宗鼎皆是清末名儒,1895年與其兄黃宗鼎聯合在北京的台灣籍官員葉題雁、李清琦上書光緒帝反對割台。光緒二十四年參加光緒戊戌科殿試登進士二甲85名。後任翰林院庶吉士,為清一代台灣科舉史上僅有的四位翰林之一,從與其兄黃宗鼎的詩作中可看出其對故鄉新竹的懷念與情感。 https://culture.hccg.gov.tw/ch/home.jsp?id=296&parentpath=0,5,238&mcustomize=onemessages_view.jsp&toolsflag=Y&dataserno=201809130016&t=HcccbOnes&mserno=2018090600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