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竹塹文獻雜誌第15期編輯室報告:人物.俚諺

編輯室報告 近年來地方志書的修纂似成風氣,鄉土研究也一時蔚為風潮。然而,自古迄今「文獻不足微」始終是修史的最大困境,此外受拘於體例的限制,常有掣肘難伸的苦處。其間又以列傳與藝文等項最為編修者憂心。 人物列傳若能發揮到司馬遷那樣傳神,固然是編修的理想,至於像遊俠、刺客、滑稽列傳若能發揮到司馬遷那樣傳神,固然是編修的理想,至於像遊俠,刺客、滑稽列傳那樣淋漓盡至,除了個人修為外,被撰述者的素材內涵也扮演重要角色。鄉土人物中能動見觀瞻受人囑目者原屬少見,至於學有專長名傾內外者亦不多有,但在地方之中學行兼具賢者之風允稱表率者,則在在皆現,如何將此類人物錄載,或備後代修史參考,或補官書之不足,即為地方文獻工作的職責所在。 地方藝文輯錄工作困難尤多,地方碩彥之作,雖難有大師級譽滿海外之作,但畢生精研,在所學技藝領域中亦能獨樹一幟者,雖或為士農工商,但與芸芸眾生,息息相關,貼切熟稔,皆有錄存傳世之必要,其間以民俗藝文,俚諺歌謠等較困難,此類具非京華冠蓋人士推崇之作,難登大雅之堂,卻為廣為民間所接受,饒具風雅比興之趣,諸如大眾化之燈猜,口語化之俚諺,在對庶民生活之了解方面,皆有另層意義。本期即以人物及俚諺為主,含有關竹塹掌故聽聞及其它。文稿內容如下: 1.張德南 消失的江氏節烈坊 從江氏節烈坊分析烈女傳中貞孝節烈內容的改變享,以江氏的被旌表建坊表現節烈的悽苦及困難,嘗試說明建坊的社會背景。 2.黃榮洛 大正(民國)七、八年的壯丁團 以老照片說故事的方式說明壯丁團的情況,也顯示出時空的上巨大變遷。 3.葉錦炉 竹塹舊城紀事 以業餘的文史喜好者,從耆老的記憶,參酌文獻,繪製了竹塹竹城、土城、磚城與現街道圖,並且對舊城門做了詳盡的考證。 4.謝水森 獨資興學的蔡炳坤 本文介紹在本省醫界中最早醫事技術人才的創校人蔡炳坤,以全部財產獨資投入,以堅忍不移精神在桑梓建校的仁者胸懷。 5.黃祖蔭 駱香林山水藝術論-台灣畫史所探 本文從評介竹塹定居花蓮的大師駱香林一幅以花蓮山水六疊屏風,敘述駱香林在山水畫的的地位,從駱香林、張大千作品風格的比較裡,不難了解溥大師對駱香山禮敬的原因。 6.蘇子建 竹塹燈謎的故事 本文除了將近百年的竹塹燈沿革,燈謎體格等詳加敘述,同時綜合整理了竹塹藝文大師詩文之外的精心之作,導讀評介之餘,深具啟導後學之心。 7.謝水森 日治時期自由車選手-李漢琛 新竹曾經在自由車運動中享譽了一段很長時期,這些早期的耕耘者在極惡劣下的環境中,相繼打拼而來的,李漢琛就是第一位在全省競技中載譽全台的自由車運動選手。 8.林柏燕 竹東鎮誌的困境-縣鎮誌審查實錄 近五十年台灣方志修纂頗具成效,近年尤為風氣所尚,學與歷俱備的專家,承擔各地修志大任,亦衍生許多議題,在修史觀點,體例等與長期從事田野調查,文獻搜集的地方文史工作者,產生不同的論見,本文從地方文史工作者立場,表達憂心之思。 9.黃百忠 台語神、仙、鬼口語詞的詮釋 本文經整理後,說明神、仙、鬼的譬相,這些譬相在日常台語對話中都是很平常的口語,但都有特定的含義,這些譬相名詞表明前人造句的詼諧,一針見血。不過表達時,在「入木三分」或「無端瀾用」之間的拿捏,就要好好細讀本文,參悟其中深意了。 10.黃祖蔭 新竹進士考略 清代新竹出身的進士中,鄭用錫向為竹塹人士熟知,其他則鮮少見知記載,本文記錄陳濬芝、黃彦鴻等詳細資料,其中黃宗鼎「齒錄」為極可貴之文獻。 上述各篇人物、藝文、掌故,皆各有見地,可資參考,也希望能為後日修志提供一些較具體的陳述,讓方志更為完美。 張德南 https://culture.hccg.gov.tw/ch/home.jsp?id=296&parentpath=0,5,238&mcustomize=onemessages_view.jsp&toolsflag=Y&dataserno=201809130016&t=HcccbOnes&mserno=201809060001

基本資訊

  • 管理者
    新竹市文化局
  • 撰寫者
    新竹市文化局
  • 創作者
    張德南
  • 時間資訊
    出版日期
    2000/06
  • ISBN
    ISSN10287329
  • 媒體類型
    圖書及手冊
  • 出版者
    新竹市文化局
  • 存放位置
    新竹市文化局
  • 檔案授權

    受著作權法保護-僅限於本平台有限度公開瀏覽

    著作人別:自然人著作

    著作保護類型:長期著作保護類型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