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吳濁流的民族認同─以《亞細亞的孤兒》作初探 

以吳濁流作品為研究重心的論文很多,但以民族認同做研究的並不多,而其中以政治學角度切入的幾乎沒有。過去統治者掌控社會,文學在無形中成為制約政治社會化的工具。本研究以《亞細亞的孤兒》為探索的時空範圍,透過小說的主人翁來了解日據時代濁老的民族認同,再來則是去探索到底什麼因素促成濁老在認同上的心路歷程。雖說文中有殘遺的祖國意識,但也未嘗不是把中國大陸當作香格里拉憧憬。日常生活衝突中如果帶有民族偏見歧視,是刺激民族意識成長的溫床,不平等待遇更是催化劑。主人翁面對日本人時能坦然自己是台灣人,但面對中國確不敢講,因為會被當成間諜。中國之行讓他體會到做為台灣人不論道哪裡命運都是悲哀的,同時也覺悟他個人的認同,唯有透過集體的方式才能獲得肯定。濁老的台灣人意識建構要到對中國幻滅後,也就是《無花果》與《台灣連翹》時才算完成。 https://culture.hccg.gov.tw/ch/home.jsp?id=296&parentpath=0,5,238&mcustomize=onemessages_view.jsp&toolsflag=Y&dataserno=201809130015&t=HcccbOnes&mserno=201809060001

基本資訊

  • 管理者
    新竹市文化局
  • 撰寫者
    新竹市文化局
  • 創作者
    施正鋒
  • 時間資訊
    出版日期
    2000/01
  • ISBN
    ISSN10287329
  • 媒體類型
    圖書及手冊
  • 出版者
    新竹市文化局
  • 存放位置
    新竹市文化局
  • 檔案授權

    受著作權法保護-僅限於本平台有限度公開瀏覽

    著作人別:自然人著作

    著作保護類型:長期著作保護類型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