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攝時間:1959年至1960年期間。
此張照片拍攝於金門。一名穿著傳統服飾的老婦人代表家中成員前來領取救濟物資,在工作人員的引領之下,她正逐步完成領取程序,工作人員找到了老婦人的領取資格,請老婦人按壓指紋,確認已領收該批救濟物資。
救濟物資的分配流程有著嚴謹的規定,工作人員在分配過程中提醒、告知民眾們,民眾較常犯的規定主要是販售、交易救濟物資。 救濟物資的來源有二,一是美國政府提供(美國政府向農民收購生產剩餘的農畜產品),二是由美國民眾所捐贈的物資(二手衣物為主),由於物資來源仍是美國人民,若將救濟物資變賣觀感不佳,且將這些免費的救濟物資投入市場會導致本地生產的物資難以競爭,導致本地產業無法生存。政府在1962年起實施「私自買賣救濟物資取締辦法」,若違規相關規定事項者將被取消領取救濟物資之資格。
本批照片由時任台灣基督教救濟會第五任主任的薛培德牧師拍攝。薛培德(Barry L. Schuttler)是一名美國籍長老教會牧師,任職救濟會主任的任期為1959年3月至1960年11月,在臺期間負責統籌藉由基督新教的管道進入臺灣的美援物資,在他的相片中常可見救濟物資發放時的景況。此外,薛培德牧師在工作之餘(或是在前往物資發放地點的途中),也會使用相機拍攝當時臺灣的風土民情,留下了1959年至1960年間的臺灣影像紀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