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旗後礮臺-北操場

旗後礮臺平面呈「目」字形分為前(北)、中、後(南)區域;北區包含主要營門、操場及兵房。營門闢在東牆中央,兩旁皆有兵房,操場居中四周皆有兵房圍繞。整座砲台中區為較高的平台,中央有一條槽溝形的通道貫穿南北,主要貫穿南區與北區;平台中央劃分成東西兩部分,也各自有階梯出入。在空間組織方面,砲台中區為地勢較高,北區次之。基本上繼承著十九世紀西洋砲台的傳統格局,外圈為高牆圍繞,內圈為營舍兵房及避彈空間,核心區域則為凹陷的空地,做為平時操練之場所。

在北區營門左右兩邊皆為兵房,操練場的後牆內皆是兵房,北區共26間兵房;砲台兵房的佈置屬北操場入口兩側房間較小,可能為庫房或是守夜者使用,東面為北操場的左護龍,傳統習俗稱為大邊,有些兵房附帶後室,推測可能為位階較高之軍官住房,正對營門前有三兵房連成一室,有如民宅正身。兵房屋頂建材是密集的大樑和很厚的鐵水泥鋪成的,可防砲彈攻擊。

基本資訊

  • 所在地-地址
    高雄市旗津區旗後山
  • 別名
    旗后砲台
  • 事件
    1895乙未之戰
  • 免費進場
  • 所在地-緯度
    22.6155556
  • 所在地-經度
    120.26527780000004
  • 是否開放
  • 電話
    07 222 5316
  • 參考資料
    李乾朗(2001),《旗後砲台》。頁44~63
  • 相關人物
    沈葆楨、唐定奎、王福祿、劉成良
  • 隸屬
    文化部國定古蹟
  • 時間分期
    1876~1895
  • 交通方式
    開車、機車、搭渡輪至旗津後騎單車或步行至現場
  • 撰寫者
    黃朝煌
  • detailPage.fieldLabel.Culture_Place.places
    detailPage.fieldLabel.Culture_Place.places_lat
    22.6155556


    detailPage.fieldLabel.Culture_Place.places_lng
    120.26527780000004


    detailPage.fieldLabel.Culture_Place.places_city
    高雄市


    detailPage.fieldLabel.Culture_Place.places_dist
    旗津區


    detailPage.fieldLabel.Culture_Place.places_address
    旗後山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