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旗後礮臺-磚砌階梯

旗後礮臺紅磚從廈門運來及花崗岩在碼頭卸下,且可能以人工搬運至旗後山上,施做之工匠應雇自漳、泉州匠師,對於紅磚堆砌工法考究,有磚刻及花式砌法。

旗後礮臺所用的磚匠是擅長藝術表現的一群匠師,工匠發揮專業在階梯地磚、城內的牆面上做了許多不同的花樣及花紋排列及砌法。

在入口大門上砌出兩邊寫法不同的雙「囍」字形,內部中央川廊兩側牆面亦有數種頗為豐富變化的花式砌法,各階梯更是砌成不同樣式的圖案,且每個階梯樣式不一樣,表現意思也不一樣,整個礮臺磚的形式非常多樣化;現場可以見到磚的排法有入字形象,也是傳統中國庭院極為常見為進入之意思、另一階梯磚排法為丁字,其他階梯排法也有八卦形式及十字型組合或六角磚型式、文字形象排列之階梯、花朵型式階梯磚、圓形圖案排列階梯磚等,非常之豐富。

於清末曾有美國記者Jame W.Davidos撰寫之「臺灣的過去與現在」一書中,曾記載「在打狗旗後山地方之下端亦構築一砲台,其設計原為歐式,後又參酌華式而成者」。

基本資訊

  • 所在地-地址
    高雄市旗津區旗後山
  • 別名
    旗后砲台
  • 事件
    1895乙未之戰
  • 免費進場
  • 所在地-緯度
    22.6155556
  • 所在地-經度
    120.26527780000004
  • 是否開放
  • 電話
    07 222 5316
  • 參考資料
    李乾朗(2001),《旗後砲台》。
  • 相關人物
    沈葆楨、唐定奎、王福祿、劉成良
  • 隸屬
    文化部國定古蹟
  • 時間分期
    1876~1895
  • 交通方式
    開車、機車、搭渡輪至旗津後騎單車或步行至現場
  • 撰寫者
    黃朝煌
  • detailPage.fieldLabel.Culture_Place.places
    detailPage.fieldLabel.Culture_Place.places_lat
    22.6155556


    detailPage.fieldLabel.Culture_Place.places_lng
    120.26527780000004


    detailPage.fieldLabel.Culture_Place.places_city
    高雄市


    detailPage.fieldLabel.Culture_Place.places_dist
    旗津區


    detailPage.fieldLabel.Culture_Place.places_address
    旗後山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