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竹市志第四卷經濟志上/工業/電器電子工業/電子工業/結語,頁340-342。
新竹市的電器電子工業在本市工業部門佔有重要的地位。以民國七十五年為例,本市電器電子工業的營業收入和從業人數所佔的比率分別為五十三%和四十六%。新竹市照明光源工業、裝飾燈工業以及積體電路晶圓製造工業幾乎等於國內各該工業的全部。此外,這三項工業先後出現的順序,亦反映我國從傳統勞力密集工業轉型邁向技術資本密集工業的結構性改變。民國四十年代初照明工業是本市電器工業的發端。藉著天然氣和玻璃礦砂的天然資源以及外國設備技術,使得照明工業以大量生產方式製造銷售。經多年努力,也使本市成為我國照明工業的重鎮。民國五十年代初出口導向經濟的發展策略,引導本市開創裝飾耶誕燈泡及燈串的新工業。同樣利用本市的地利,此種新工業充份發揮勞力密集,組裝加工程序不易機械化以及資本設備投資需求規模較小的產業特性。在市場競爭壓力下將此種上中下游齊全而環環緊密扣聯的產業推至高峰。鼎盛時的廠家數曾增加到五百餘家,完全取代日本在歐美的地位,每年賺取近二億美元的外匯,亦為新竹市民提供無數的就業機會,成為本市别具特色的工業景觀。
本件內容節錄自《新竹市志》,〈卷四經濟志上〉,第340-342頁。(新竹市:新竹市政府,民86年)
民國72年內政部公布地方志書纂修辦法後,新竹市政府即著手新竹市志叢書之修訂。歷經7年的資料整理,彙集各界學者撰寫編修,終於在民國86年出版八卷共16冊的集大成志書,將新竹市從史前至民國75年的歷史地理、政治社會、教育文化、地方經濟及人物等內容一併納入,不但是民眾了解新竹市的入門書典,也是協助後進學者研究新竹地方知識的基礎文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