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機械工業發軔期(光復以前)

新竹市志第四卷經濟志上/工業/機械工業/發軔期(光復以前),頁273-278。

新竹機械之製造以農業機械最早,清光緒二十年(一八九五年),光緒二十二年(一八九六年)新竹各有登記一家農業機具工場,兩家地點分别在暗街仔、打鐵巷兩地(即今日中央路尾與中山路交界處)(註一)。自新式製糖工廠設立之後(約民國初年),此業更為發展。除農業機具外亦有普通加工機械製品,因其原料多來自海外,故進步不大,至民國六、七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發生後,日本政府為發展工業,施設工廠多家,機械器具始突然增加。西元一九二一年,新竹府(含桃園、新竹、苗栗)機械器具生產值約一三〇、六二三圓;一九一六年機械器具生產值則達二五三、五三四圓。至一九三六年則農業用機械器具有九十五家,年產一〇二、二九〇圓,運搬車輛製造廠四家,年產五,五五一圓。其他機械器具則有三家生產,年產四二、一九〇圓。此後至一九四二年產約六四三,三四三圓(註二)。日據末期,則因遭盟軍轟炸,工業幾乎停頓。

本件內容節錄自《新竹市志》,〈卷四經濟志上〉,第273-278頁。(新竹市:新竹市政府,民86年)

民國72年內政部公布地方志書纂修辦法後,新竹市政府即著手新竹市志叢書之修訂。歷經7年的資料整理,彙集各界學者撰寫編修,終於在民國86年出版八卷共16冊的集大成志書,將新竹市從史前至民國75年的歷史地理、政治社會、教育文化、地方經濟及人物等內容一併納入,不但是民眾了解新竹市的入門書典,也是協助後進學者研究新竹地方知識的基礎文獻。

基本資訊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