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馬祖傳統表演藝術:鼓板樂

馬祖傳統表演藝術:鼓板樂
數位物件授權: OGDL

馬祖傳統表演藝術:鼓板樂

鼓板樂,帶有濃厚的族群色彩,與馬祖百年來移民遷徙具有高度的關聯性,因為馬祖目前有敲打鼓板的村莊跟閩東長樂潭頭地區關係密切,由於祖先來自大陸,所有馬祖鼓板也自然而然從大陸帶到馬祖,所有閩東長樂地區各個與馬祖鼓板有關村莊的地理交通、居民分布、祠堂、祖房規模、元宵祭祀、遶境順序、鼓板隊組織有關。馬祖各個不同的鼓板,其名稱、起源、演奏技法、隊伍人數、打法結構以及鼓譜說明,依聚落概況、居民來源、信仰中心、元宵祭祀、遶境順序都有不同,各村鼓譜內容有些村裝鼓板隊員的性別、年齡等變化過程。發現鼓板樂與閩東各地迎神賽會時所表演的「龍燈舞」(即舞龍表演)的伴奏器樂有密切關聯。樂器由狼帳(又稱狼串、狼唱、長鼓、長桶鼓)、通鼓、大鑼、小鑼、大鈸與小鈸等樂器所組成,極具鄉村地方特色。其中的狼帳由唐代「兩杖鼓」轉化而來,隨唐末五代時漢人南遷,傳至福州一帶,至今仍常於福州民樂與戲曲中使用,最早出現在北宋陳暘所著《樂書》中,被視地方民樂的活化石。因此必須對福州地區的歷史與文化形成,民間遊藝中音樂、舞蹈的表演內涵與形式有所掌握,經由發展脈絡上最一番梳理與體察,才能對鼓板樂在馬祖及閩東文化資產上代表的義涵,有了較具體的認識與定位。

政府資料開放授權條款-第1版(OGDL 1.0) 政府資料開放授權條款-第1版(OGDL 1.0)
 複製授權引用資訊
描述文字授權: OGDL

基本資訊

原始資料連結原始資料連結
資料來源機關收存系統
主題分類民俗與宗教
建檔單位連江縣政府文化處
儀式過程及重要特徵
鼓板樂與閩東各地迎神賽會時所表演的「龍燈舞」(即舞龍表演)的伴奏器樂有密切關聯。樂器由狼帳(又稱狼串、狼唱、長鼓、長桶鼓)、通鼓、大鑼、小鑼、大鈸與小鈸等樂器所組成,極具鄉村地方特色。
撰寫者
黃開洋
所屬族群說明
閩東
檔案授權

關鍵詞

回到最上方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