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馬祖喪葬習俗

馬祖喪葬習俗
下載數位物件授權: OGDL

在馬祖地區最被看重的生命禮俗就是喪葬儀式,因為喪葬儀式不僅牽動著亡者能否安息,也與家族發展興衰有關,各家均不敢輕忽。一般來說,馬祖的喪葬禮俗內容始於臨終,止於「作三年」,壽終正寢的亡者,通常會通過報亡、入殮、壓棺、設靈堂、上山等程序。

根據97年連江縣民俗及有關文物普查計畫調查報告,馬祖長者通常會在年過半百後規劃建造墳墓,棺木會事先準備好,稱為「睡轎」,也會先做好壽衣。後續程序以壽終正寢的亡者為例,在斷氣前,家屬就要準備好奇數的壽服、陪葬的飾品、棺木、擺水牀及以紅布遮神龕,並且請道士來家中。待亡者斷氣後,家屬要為亡者穿壽衣,接著由長子會向廟裡報亡,接著到井中買水→洗面→飼麵→封口→搬舖→見面→入歛→封釘→打桶→壓棺→設靈堂→分白→印訃聞→作七(或五七或七七)→作光→提柩→家祭→公祭→起靈→壓棺位→路祭→發引→上山→進壙→變裝→回龍→過火→安靈、揭紅布→謝宴→復山(三)等程序,接著在百日、對年、三年儀式後,整個喪葬活動才算結束。

值得一提的是,該研究者指出,若有人死在租賃的房子裡,遺體不能在別人家停靈,必須找其他空地停靈,此外遺體也不能從房子的任何一扇門出去,必須從牆上打個遺體能通過的洞,移出遺體,馬祖話稱「拔出」,馬祖人認為「沒借人生,也沒借人死」,擔心若借人停靈會不吉利,被當作自家的喪事,與臺灣習俗「有借人死,沒借人生。」的概念相當不同。

另外,若是信奉基督教、天主教的鄉民,喪葬儀式就相對簡單,雖也有在家停棺七七四十九天的習俗,但會由牧師每七天帶領信徒到喪家禱告、安慰喪家,出殯時則由牧師主持追思禮拜、公祭後就會送上山埋葬。

下載
政府資料開放授權條款-第1版(OGDL 1.0) 政府資料開放授權條款-第1版(OGDL 1.0)
 複製授權引用資訊
馬祖喪葬習俗 / 撰寫者:原典創思規劃顧問有限公司 / 描述文字授權:OGDL 1.0 / 建檔單位:連江縣政府文化處 @ 國家文化記憶庫 http://tcmb.culture.tw/zh-tw/detail?indexCode=Culture_Invisible&id=156873
描述文字授權: OGDL

基本資訊

原始資料連結原始資料連結
資料來源機關收存系統
主題分類民俗與宗教
建檔單位連江縣政府文化處
儀式過程及重要特徵
馬祖的喪葬禮俗內容始於臨終,止於「作三年」。斷氣後為之穿壽衣,由長子帶領向廟裡報亡→井中買水→洗面→飼麵→封口→搬舖→見面→入殮→封釘→打桶→壓棺→設靈堂→分白→印訃聞→作七(五七或七七)→作光→提柩→家祭→公祭→起靈→壓棺位→路祭→發引→上山→進壙→變裝→回龍→過火→安靈、揭紅布→謝宴→復山(三)→百日→對年→三年。
撰寫者
原典創思規劃顧問有限公司
資料來源
馬祖藝文協會(2009)。生命禮俗普查表。97年度連江縣民俗及有關文物普查計畫(信仰、生命禮俗)成果報告(頁414-465)。連江縣:連江縣政府。
所屬族群說明
閩東
舉行時間
村民去世

關鍵詞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