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馬祖生育習俗:作晬

早期西方醫療資源與生育知識較不普及,嬰兒夭折率高,因此衍生出各樣生育習俗,祈求嬰兒能平安長大。馬祖地區會在嬰兒周歲後進行抓周儀式,俗稱「作晬」,讓嬰兒抓取物品來預測未來的職涯,親友也會送禮祝嬰兒平安長大。

根據97年連江縣民俗及有關文物普查計畫指出,作晬是在嬰兒滿周歲時舉行,家裡會煮長壽麵、太平麵給孩子吃,父母也會準備代表不同工作的用具,讓小孩自由抓取以預測他未來的職涯,像是抓到算盤代表孩子可能會從商、抓到毛筆則會是讀書人。在儀式這天,外婆還會送餅、麵線、蛋、金鎖片等禮品給外孫,稱為「送晬」,孩子的父母要以包、餅、麵等禮品回禮。

不過,早期馬祖地區經濟環境欠佳,並非所有家庭都會為孩子作晬,通常是家裡煮太平麵給孩子吃就算完成此項儀式。近年父母則多是買蛋糕為孩子慶生,外婆、舅舅等長輩則以紅包代替禮品送給周歲的孩子。

基本資訊

  • 儀式過程及重要特徵
    馬祖孩子出生滿週歲時所舉行的儀式,稱為「作晬」又稱「抓周」,在小孩面前擺些用品或工具,讓小孩自由抓取以預測將來的生涯前途。
  • 撰寫者
    原典創思規劃顧問有限公司
  • 資料來源
    馬祖藝文協會(2009)。生命禮俗普查表。97年度連江縣民俗及有關文物普查計畫(信仰、生命禮俗)成果報告(頁414-465)。連江縣:連江縣政府。
  • 所屬族群說明
    閩東
  • 舉行時間
    村民嬰孩出生一年後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